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与银联在跨境支付领域的互动与关联解析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与银联的关联
银联与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并非等同。
银联清算主要针对接入商户的系统,借助商业银行依托CNAPS进行清算。例如,您使用工行的银行卡在建行的POS机上消费,尽管您立即看到账户被扣款,但实际的银行间交易并未清算。银联作为CNAPS的特许参与者,通过发送报文利用CNAPS系统,分别从工行扣款和向建行加款。
银联与CNAPS分属不同层级的系统。CIPS与CNAPS之间存在更为紧密的联系。目前,跨境人民币清算主要通过CNAPS进行,中国银行担任主要代理角色。简言之,银联通过中国银行的代理并依托CNAPS进行跨境交易清算。CIPS上线后,跨境交易不仅可通过CNAPS,还可选择CIPS。更重要的是,所有CIPS的直接参与者均可代理境外银行的清算,无需依赖中国银行。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
跨境人民币交易采用SWIFT还是CIPS系统
跨境人民币交易均采用SWIFT和CIPS。同时,CIPS仍需依赖SWIFT系统,SWIFT系统并非完全独立。待CIPS完成第三阶段,可能不再依赖SWIFT系统,实现完全独立。这两种系统都十分有用,但鉴于SWIFT是使用最广泛且相对成熟的系统,它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
CIPS又称人民币国际结算系统,规模庞大,但尚不具备全球结算能力,这与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有关。Swift是一个全球通用的系统,中国在理事会中拥有席位。中国的大部分对外贸易仍通过SWIFT进行。尽管CIPS的交易规模不及SWIFT,但年增长率远超SWIFT。2021年,CIPS处理的交易较上年同期增长51.6%;相比之下,SWIFT处理的交易仅增长11.2%。按照这种“理想速度”,5年内CIPS可达到SWIFT交易的75%;10年后,它将比SWIFT快2.64倍,有望赶超。
中国的CIPS和SWIFT系统均用于跨境人民币交易,但CIPS的规模远小于SWIFT。根据CIPS官网数据,2021年,CIPS系统处理了334.2万笔支付,金额为79.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1.6%和75.8%。2020年对应交易数据为220.49万笔,45.27万亿元。增长速度显著,发展迅速。2021年底,CIPS日均成交量为3100亿元(约500亿美元)。
尽管CIPS的规模仍落后于SWIFT估计的4000亿美元,但CIPS和CIPS的规模已增至约八分之一。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CIPS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力在几年内可预见。CIPS有可能成为SWIFT的强劲竞争对手,甚至取代SWIFT。然而,CIPS难以赶上SWIFT,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占比仍远低于美元,CIPS和数字人民币都是以人民币为主导的支付系统。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