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欧盟碳排放政策:欧洲碳排放究竟有何含义?
欧盟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指的是欧洲联盟成员国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总排放量。以下是关于欧盟温室气体排放的详细阐述:
排放主体:欧盟温室气体排放的主体为欧洲联盟成员国,这些国家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会产生温室气体排放。
温室气体类型:主要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和氮氧化物。这些气体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
监测与降低措施:
配额与交易体系:欧盟制定了温室气体排放配额和交易体系,通过向企业发放排放权并允许企业进行交易,以经济手段激励企业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清洁能源与绿色技术:推广使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水力发电等清洁能源和绿色技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从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机动车排放限制:对机动车排放进行限制,推广低碳交通方式和绿色公共交通,以降低交通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
碳中和目标:欧盟已设定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至等同于碳吸收的量。为实现这一目标,欧盟计划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提高能源效率、增加可再生能源比例和推广绿色技术等。
国际合作:欧盟还计划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通过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降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
欧盟的排放权交易机制何时开始实施
欧盟于2005年1月正式开启了全球首个温室气体排放配额交易机制。这一机制被认为是一种比税收更为温和的激励企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方法。它覆盖了欧盟25个成员国,涉及1.2万家欧洲企业,每家企业都被分配了一定数量的排放配额,每个配额代表着可以排放1吨温室气体。并计划在2005至2007年的第一阶段减排期内实现约占2010年欧盟二氧化碳总排放量45%的减排任务。超额排放部分每标准吨二氧化碳将被处以40欧元的罚款。在2008至2012年的第二减排期内,处罚的标准提高至每标准吨二氧化碳100欧元。
2008年1月23日,欧盟宣布欧盟排放权交易(ETS)进入第三阶段,即在2020年前,欧盟能源和制造部门将面临更加严格的减排目标。欧盟首次将铝工业和化工行业纳入碳排放交易机制中,使得欧盟超过半数的温室气体排放都进入了ETS机制。这一次,欧盟希望利用市场手段将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在地球可承受的范围内,在2020年前,将碳排放在1990年的标准上减少20%。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