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zubao:一场席卷全国的金融骗局全解析

【文章开始】

Ezubao:一场席卷全国的金融骗局全解析

你有没有想过,一个看起来能让你轻松赚钱的平台,背后可能是一个巨大的陷阱?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曾经轰动一时的“Ezubao”,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那么多人,包括不少精明人,都栽了进去?这事儿吧,说起来简单,但细琢磨起来,里面的门道可真不少。

Ezubao是什么?一个神话的诞生

简单来说,Ezubao(e租宝)在2014年横空出世,它把自己包装成一个高大上的“网络金融”平台,或者用咱们更熟悉的词——P2P。它的口号特别吸引人:你把钱投进来,它能给你远高于银行理财的利息回报。多高呢?动不动就承诺年化9%到14%以上,这可比存银行强太多了,对吧?

它铺天盖地地做广告,电视上、地铁里,到处都是它的身影,还请了当时很有名的专家站台。这一套组合拳下来,给人的感觉就是:实力雄厚,背景靠谱,值得信赖。很多人心里就想,这么大规模的公司,总不会骗人吧?但恰恰是这种想法,让很多人放松了警惕。


Ezubao的核心模式:钱到底去哪了?

好,问题来了:Ezubao凭什么能给出这么高的利息?它的钱是从哪里赚来的?这可能是最核心的问题了。

自问自答:Ezubao真的是在做P2P借贷吗?
表面上是的。它说,它把投资人的钱,借给那些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业,赚取利息差。但真相完全不是这样。调查发现,Ezubao超过95%的所谓“融资项目”都是假的、凭空捏造出来的。也就是说,你投资的那个项目,可能压根就不存在。

那它的模式本质是什么?说白了,就是 “借新还旧”
* 用后来投资人的钱,去支付前面投资人的利息和本金
* 制造一个平台很赚钱、能按时兑付的假象。
* 吸引更多的人和更多的资金涌入。
* 但这个雪球必须越滚越大,一旦没有新的资金进来,整个链条瞬间就会崩塌。

这种模式,其实有个专门的名字,叫“庞氏骗局”。Ezubao就是把这个古老的骗术,披上了互联网金融的光鲜外衣。


Ezubao的包装术:它如何取得信任?

光有模式不行,得让人相信。Ezubao在“包装”上,可以说是下了血本,手段也非常高明。

  • 疯狂砸钱做广告:在各大主流电视台黄金时段投放广告,瞬间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公信力。人们会觉得,能上央视的,还能有假?
  • 营造“实力”假象:租用最豪华的写字楼,员工待遇极高,公司装修得跟国际大公司一样。这种“门面功夫”很容易让人产生“这家公司真有钱”的错觉。
  • 虚构“国资背景”:虽然具体怎么操作的细节我现在有点记不清了,但它当时确实有意无意地暗示自己和某些国有机构有联系,这层模糊的关系为它增加了巨大的信用背书。

你看,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普通人很难不被唬住。觉得要背景有背景,要实力有实力,广告又满天飞,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呢?不过话说回来,现在想想,正是这些过于完美的包装,反而成了它最大的疑点。


骗局的崩塌与巨大的影响

这么一个吹起来的泡泡,总有破灭的一天。2015年底,Ezubao的资金链终于断裂,无法兑付投资者的提现。这个雪球滚不动了,骗局彻底曝光。

带来的影响是震撼性的:
* 涉案金额巨大:根据后来的通报,Ezubao非法吸收了超过500亿人民币的资金,受害的投资人接近100万。这个数字,到现在看都觉得吓人。
* 社会信任受创:这件事严重打击了人们对新兴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信心。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让很多正规的P2P平台也受到了牵连。
* 监管迅速收紧:Ezubao事件成为一个标志性案件,直接促使国家加强了对整个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监管力度。这或许暗示,野蛮生长的时代就此结束了。


我们从Ezubao身上能学到什么?

事情已经过去好几年了,但教训是深刻的。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该怎么避免踩进类似的坑里?

自问自答:怎样才能识别下一个“Ezubao”?
其实,骗局往往有共性。记住以下几点,可能能帮你躲过很多雷:

  1. 警惕过高的、不合理的回报承诺。这是最最重要的一条。如果有一个项目告诉你,能无风险地给你每年15%甚至20%的收益,你就要高度警惕了。天上不会掉馅饼,只会掉陷阱。高回报通常必然伴随着高风险,如果对方只提回报不提风险,基本可以断定有问题。
  2. 看不懂的业务模式不要投。如果对方说得云里雾里,把你绕晕,让你搞不懂他到底靠什么赚钱,那很可能他自己也搞不懂,或者根本不想让你懂。
  3. 查清底细,不要轻信广告和包装。广告投入大不代表公司靠谱,可能只是骗局成本的一部分。要多方核实信息,看看它到底有没有真实的业务。
  4. 分散投资。永远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再看好一个项目,也要控制投入的比例。

尾声:骗局之后

Ezubao的主犯们最终都受到了法律的严惩。这个事件给整个社会都上了一堂沉重的金融风险课。它提醒我们,在追求财富增值的路上,保持理性、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多么重要。金融创新是好事,但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被贪婪蒙蔽了双眼。

市场的规则在完善,监管也在加强,但骗术也可能在不断“升级换代”。所以,最重要的还是我们投资者自己要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毕竟,守住自己的钱袋子,最终还得靠自己。

【文章结束】

版权声明:
作者:a351910080
链接:https://www.mlfjj.com/112470.html
来源:每日生活客户端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