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厦门大学校徽?
厦门大学校徽是厦门大学的标志,也是厦门大学学生、教职员工认同、骄傲的象征,是学校文化、历史和精神的重要体现。
厦门大学校徽的含义是什么?
厦门大学校徽主要包括五个部分:橘子、琴弦、书卷、校名和老校门。
橘子代表着厦门大学的根源与灵魂,橘子是厦门大学的象征之一;琴弦则是校徽中表现厦大精神的主要部分,它象征着厦大师生在计划神州、长峰万里间,唤起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在世界舞台上,发扬光大中华文明的精神;书卷则代表着厦门大学的学术和文化底蕴,反映出厦门大学师生奋发向前的精神面貌;校名体现了学校的特征,有‘厦门大学’这个名字,才有厦门大学的精神居所;老校门则体现了厦门大学有着深厚的历史传承,让每位师生都能意识到自己是厦门大学的一份子,共同继承着厦门大学的悠久传统。
厦门大学校徽的设计思路是什么?
校徽设计的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以橘子、琴弦、书卷、校名和老校门五个部分为基础。橘子是闽南文化的象征,寓意着良好收成和人们的幸福,特别是寓意着教育事业的兴旺、蓬勃发展;琴弦则象征着古代文化,表达出厦门大学尊崇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书卷代表了学术,象征着学术上的开拓和拓展,在人类知识的领域里不断开拓新天地。老校门则象征着厦门大学源远流长的历史之文化底蕴,其外形有着特殊的意义。校名标志着这是厦门大学的专有标志,是集厦门大学‘厦门’和‘大学’的意义于一身的完整、简洁的语言符号。校徽的设计思路是充分表现厦门大学灵魂和精神,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现代高等教育的精华融为一体,表现出厦门大学所特有的人文、学术、精神气质。
厦门大学校徽的变化历程是什么?
厦门大学校徽的设计可以上溯到1919年,当时厦门大学初设,其标志是一个石制的“XMU”,以橘子、琴弦、书卷、校名和老校门等元素逐渐地发展出来,经历了多次的改版。1952年,学校把校徽定为一个描写琴弦的圆,圆心是橘子,上面是“厦门大学”的字样。1961年,校徽从圆形变成了橙形,引入弦桥,这个校徽一直沿用到了1983年。1983年,厦门大学进行了翻新,学校抛弃了之前的校徽,用现在的设计。